小学数学启蒙教育
在所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最让学生感到头疼的无疑是数学这门学科,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甚至是参天‘高数’,无疑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望之退却,甚至从心里上感到畏惧,所以真正让学生学好数学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开始,让学生真正从心理上喜欢数学,在生活中触碰数学,真正把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起来,面对日后学习上的挑战方能百战百胜。
一、‘揭露’数学的真面目
数学这门学科之所以让人觉得难,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门包含大规模复杂计算,没完没了的符号,让人眼花缭乱的公式的学科,像是走进迷宫一直在绕圈走不到出口。所以老师要把学生带入一个真正认识数学的平台,在数学的初期学习阶段尤为重要。
就拿一年级上册一单元的内容“生活中的数”来说,这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认识数字,了解生活中数字的存在,数字在数学学习中随时都要应用,把这个关键的伙伴拿下来了,学生也能更轻松的学习。老师应该采用相对轻松一点的基调向学生讲解,拿周围的东西举例,比如1 只粉笔,2 个文具盒,2 小组有4 个女同学,5个男同学,可以采取造句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举例,去发现自己生活中的数学,这样学生就能把数字的意义具象化,也对后面比较数字大小和加减法的学习有帮助。除了课堂,老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比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字记录下来,我们家住几单元几楼,妈妈今天买了几颗白菜,我的房间里有几盏灯,我有多少件新衣服,今天玩游戏我捡了多少块金币,像这样当学生走出了校园还能自主并且充满乐趣的去学习数字,学生不仅能认识数字,还能发现自己平常不去注意的事物,对学生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代入感
乘除法的计算对小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乘除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所以应该从简单入手先让学生体会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对除法的讲解,“超市里1 袋饼干8 元,请问买4 袋饼干需要多少钱?”对于像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8 和4 这两个数字有了了解,整句话也就不难理解,就是一个经典的买东西结账问题,学生在生活中也体会过很多次,那么这个问题就能很好的被代入学生生活中,就能替换成“如果我去买4 袋8元的饼干”。然后,把解题过程分为几个步骤,循序渐进引导出乘法的运算。我们最终是要达到8 ×4 这样的运算,那么我们就可以先引导出8 ×1、8 ×2、8 ×3 这样的运算,让学生代入情景,“你和你的同桌一人买1 袋8 元的饼干,一共要付多少”同学们就会开始讨论,会得出8+8=16、8+8+8=24、8+8+8+8+8=32 这样的结论,同学们通过思考确实找到了解题的方法,此时老师就能引出乘数这个概念了,告诉他们8 ×4=8+8+8+8,8 ×4 的意思就是代表4个8 相加,特别是当学生经过一番动脑之后就更能理解乘法的意义了。最后,多举几个别的与例题相像的问题,比如买6 瓶3 块的饮料、吃2 个7 块的冰激凌,让学生举一反三,更加透彻的体会乘法带来的算术简化。对于背诵乘法表也不再是死记硬背,学生也能设想出情景并且把计算代入其中,加强记忆。
三、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例:小华和爸爸妈妈比赛做计算,小华一分钟算对了6 道计算题,爸爸的是小华的4 倍,妈妈比爸爸少做对了5 道,妈妈一分钟做对多少道?
这是一道比较常见的综合了乘法和减法的小学应用题。一旦碰到需要综合计算的问题,很多学生就不会转换思维。脑袋里不会把它拆散来简化。当我们着手做这种应用题的时候,得先把题目中的条件弄清楚。像这个例题,人物就有三个,爸爸、妈妈、小华。已知条件小华做对6 个,那么就能把中间两句先看成一个题目,求小华爸爸做对多少道,那么就是6 ×4=24。爸爸做对24 道,妈妈比爸爸少做对5 道,妈妈做对多少道。这又可以变成一个简单的应用题,所以这道例题就能被简化成两道简单的一句话应用题,学生自然能很快的得出题目的答案:6×4-5=19。
再看小学数学中经典的鸡兔同笼的应用题。
例:鸡兔同笼共有32 只,共有腿一百条,问有几只鸡,几只兔?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先弄清楚题目给的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已知条件就是鸡和兔加起来有32 只,腿加起来有100 条,而隐藏条件告诉我们鸡有2 条腿,兔有4 条腿。那么我们就要教会学生用假设的方法去计算,假设笼子了全是鸡,那么32×2=64,剩下的36条腿呢,就说明是少了几个两条腿就少算了几只兔子,那么36 ÷2=18 就是兔子的数量,再把总数32-18=16 就得到了鸡的总数。在这个题目中我们主要让学生通过假设的思维来转换视角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当碰到问题的时候,先理解题目意思不放过每一个已知条件,把他们转换到实际生活中,简化成自己能理解的层面,再一步一步计算,这样便能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当然,要想彻底掌握一门学科,多写多练多想是必不可少的。
文章来源:《应用数学学报》 网址: http://www.yysxxbzz.cn/qikandaodu/2020/1227/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