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批判
一、计量经济学缺乏科学的经济学基础
按照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创始人之一弗瑞希(Frisch)的定义,计量经济学是量化了的经济理论与统计观测之相互融合的结晶。①这里的经济理论就是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对这两大学说,笔者已经有专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它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不成立的,因而,以这些错误学说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也就不可能具有科学性。
有必要指出,这里“批判”的对象是绑定了西方经济理论并与之一体化了的“计量经济学”,而不只是其“计量方法”。西方学者认为,计量经济分析的过程始于对理论关系的设定。我们首先乐观地假定我们的模型设定正确,而且能够准确地度量模型中的所有变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讨论。②正是出于对西方经济理论的这种绑定,这套东西才被称为“学”而不只是“方法”,也才被视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③。而我们的分析表明,它作为一种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其他经济学说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样都是不能成立的,哪怕它进行了数学包装。另一方面,把计量经济学看成是一种方法,也是不妥当的。这是因为,计量经济学并没有正确地应用数学,从而把它作为方法论只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以绑定了西方宏观经济学中边际消费倾向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最常用到的经典内容边际消费倾向模型为例。凯恩斯提出一种主观心理规律,认为当人们增加收入时,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掉。④西方经济学由此提出边际消费倾向概念,即每增加1美元收入所引起的额外的或(愿意)增加的消费量。⑤计量经济学则当仁不让地以此理论为基础,建立模型测算这一指标,并使之成为计量经济学的经典内容。例如,有人以此测算1981—1994年中国城乡居民总量消费函数如下:
其中:C代表按某种口径计算的全国居民消费总额;YD代表按同种口径计算的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由此得出短期消费倾向为0.55,尽管这个模型被指责存在序列相关问题,降低了解释的可信度,但仍然被认为作为趋势分析还是可以的,甚至从总量上看,模型模拟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⑥
但是,这个模型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其基础是所谓的基本心理规律,即便成立,也应当算是计量心理学而不是计量经济学。事实上,早在凯恩斯之前,马克思就已经不依赖主观心理同样地解释了整个社会中消费增加的金额小于收入增加的金额的现象。在马克思看来,市场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⑦这样一来,资本家个人的消费就会妨碍他的积累。于是出于积累的需要,资本家不能把他的所有收入用于消费,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才会小于1。相反地,对于大多数雇佣工人来说,“他们靠挣一文吃一文过活,他们的工资按周领取,逐日花掉”⑧,即便有微薄的积蓄,也会在失业和疾病的动荡中失去,不存在积累的可能,反而要透支消费,负债累累,不符合凯恩斯所提出的那种所谓基本心理规律。
再以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该生产函数的形式如下:
其中:y代表产出量;l代表劳动力;k为资本投入;α、β、R均为待估参数;μ为随机量。
将式(2)化为对数形式得到:
其中:Y=logy,r=logR,K=logk,L=logl,μ1=μloga。⑨
但是,上述式(2)并没有任何经济理论作为基础,没有任何经济学说能够说明产出量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是这样的数量关系。式(2)其实是从式(3)逆推回去的。而式(3)中各经济变量之所以取对数,是为了使模型中的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小于零。这是因为,使用最小二乘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要求其变量为正态分布,其取值范围为(-∞,+∞),而一般的经济指标都是大于零的,所以要取对数才能改变其取值范围,但即便这样,也不能证明取对数后的经济变量就成了正态分布,更不能因此认为式(2)就是有理论根据的。
有理论说,可以用一些经济数据按照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估算上述式(3)中的参数r、α和β。但是,由于没有经济理论作支撑,这种数字游戏没有意义。事实上,笔者曾经做过一个模拟对此进行验证。⑩按照那个模拟的结果,如果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仅仅根据数字游戏就可以被认为是有意义的,那么用1个轮胎配16个汽缸可以组成一辆汽车的模拟结论也是成立的或者说是现实的。其实,计量经济学对式(3)中参数的估算只不过表明资本投入量、劳动力的投入与产出量之间不是固定的比例关系,而是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比例关系,反映出这些数据总量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必然的关系。”?由此可见,所有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生产函数上的计量经济模型?都是不成立的。进而由生产函数衍生出来的所谓全要素生产率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其汗牛充栋的计量经济模型也就毫无意义。
文章来源:《应用数学学报》 网址: http://www.yysxxbzz.cn/qikandaodu/2020/1107/381.html